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金融危机未结束 亚洲问题是去产能化(一)

金融危机未结束 亚洲问题是去产能化(一)

  • 分类:理念分享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2-03 09:2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金融危机未结束 亚洲问题是去产能化(一)

【概要描述】

  • 分类:理念分享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2-03 09:25
  • 访问量:
详情

金融危机未结束 亚洲问题是去产能化(一)

日期:2012年1月10日 17:48
 

  ——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仍未结束。亚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去产能化。中国银行业业大,但是不够强。银行不能追求短期利润,要承担社会责任。银行要保持资产质量要使贷款紧跟项目走。人民币国际结算还存在很多问题,亚洲货币未来走向应如何。低碳经济是否能替代金融业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9月10日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在大连参加夏季达沃斯年会的间隙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金融危机还未结束

  记者:本次达沃斯的主题是重振增长,您认为目前金融危机处于什么阶段?

  朱民:金融危机总体来说,我一直觉得还没有过去,现在是一个垂直下降的阶段过去了,包括金融的下降和经济的下降。现在是在一个底线上,我认为会有中长期的不断波动。大量金融机构的倒台、系统的金融风险是过去了,但是金融系统本身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比如说整个全世界的银行业大概还有1.6万亿的有毒资产没有剥离,银行业已经剥离了1.5万亿左右,这个1.6万亿还没有剥离,那银行系统就活不过来。

  虽然现在经济开始企稳,如果要看年度对年度的话,美国第二季度仍然是负5.6%的增长。我们在下滑的时候,你要看月度对月度,企稳上升的时候要看年对年,要看绝对水平。但是现在大家倒着用,下滑的时候看到年对年,回升的时候是月对月,但是这是在负得不得了的情况下的反弹,反弹一定是绝对的,因为不断地下滑,怎么可能不反弹,但是看年对年的比还是负5.2%,所以经济的衰退下滑还是很厉害的。

  再往下走,现有的经济企稳,从全球来看,包括中国,还是靠政府的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进的。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不平衡,就是增值经济还没有起来。比如美国,它的工业生产值下滑现在是15%,日本是最厉害的,日本制造业的工业产出在过去8个月下滑了35%。所以增值经济还没有起来。但与此同时,由于流动性太好,所以整个资产市场泡沫起来了,包括股市、房市。这就使得下一步的货币政策特别困难。为什么呢?你不能提息,反过来你不提息,流动性过好,又使资产泡沫形成。从现在来说,总结起来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就是经济的垂直下跌停住了,下面还是很长的调整过程,在调整过程中,新的矛盾又开始产生。所以我们还是要对现在的情况要有谨慎的判断。

  银行信贷不能大起大落

  记者:下半年的银行信贷规模有所收紧,您认为这会影响经济的复苏吗?

  朱民:下半年银行信贷不是收紧,而是跟着项目走。上半年需求强,为什么需求强?是因为项目很多。2008年时中国还是处于紧缩状态,很多项目还没有资金,在等待资金,现在这个项目出来了。同时,2009年的项目出来了,因为危机的情况,宏观调控加大力度,所以明年的一些项目也加快出来了。所以今年上半年实际上是三年的项目集中出现,所以需求特别强烈。在这个意义上,贷款强烈增长也是很正常的。中国当初的情况是稳定经济很重要,所以要稳、要准、要快,所以项目迅速启动。随着这一波过去,现在整个项目的需求开始企稳,所以整个银行的贷款也开始企稳,所以我不认为是一个伸缩的过程,我认为在未来的6-12个月银行贷款还是有一个稳健的增长。这个很重要,银行的贷款不能大起大落,大起大落对银行是不利的,对企稳经济也是非常不利的。

  记者:有报道称银行信贷大量进入楼市,这对银行的不良贷款有影响吗?我国的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现状如何,银行是怎样进行风险控制的?

  朱民:我觉得资金进入资产市场会不会影响银行的不良,主要取决于进入市场的资产是不是银行贷款。这个很重要,如果是银行贷款,那就会有问题,如果不是银行贷款,就不会有问题。如果企业自己资金进去了,影响企业,也会影响银行贷款,这是第一层。所以要保证银行的资金不进入资产市场。对我们中国银行来说,我们是很明确的,就是我们强调的贷款一定要跟项目走,只要是跟项目走了,我觉得这个资金都不会有问题的。剩下的要跟企业的现金流、企业的担保、未来的发展相结合,有这样几条,我认为风险是可控的。

  我们从2006年上市以后,因为了很大的整顿和改革,这个系统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最近两个月我们一直在下面做调查研究,我们当然很关注资产质量,看了很多企业。我们的贷款跟着项目走,所以我们对我们的资产质量很有信心。

  银行不能追求短期利润

  记者:全球银行业在这次危机中遭受重创的原因就是高杠杆比率,中国的银行业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怎样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同时规避这种风险?

  朱民:这次危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确实是学了很多东西。大概分成两个层次,从技术层面有几个角色非常重要。第一,银行不能有大的交易帐户,银行有很大的交易帐户,波动就会很大,风险就会很大。第二,银行不能有大的表外业务,特别是不能有表外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第三,银行一定要关注它的负债管理,就是关注动态的流动性管理。因为归根结底把银行逼死的不是资本金,而是流动性。雷曼死的时候,资本还有,所以流动性管理是特别重要的。所以我们自己对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改进,比如我们现在大力削减外币敞口,5年前外币敞口占我们资产负债表的50%,今年只有26%,我们继续准备把它降到20%。与此同时,在外币敞口里,我们更多的削减我们的交易帐户,增加我们的贷款,支持企业走出去。然后我们大规模的缩减我们的衍生产品,所以我们学到这个教训以后马上调整我们的布局。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风险管理的透明性。风险管理之所以在欧美大银行时效,不是风险管理时效,而是风险管理透明不够。

  再往上走,我觉得这是教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银行要追求稳健的、合适的利润和长期的社会价值。银行是一个稳定的行业,2003年到2007年时,全球银行ROE(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4%-15%,但是在过去30年,银行的平均ROE水平是9%-10%,今年全世界最大的九家银行ROE的回报只有2.89%。所以银行追求的高回报一下子跌到2.89%,这对银行和经济都不利,10%就是银行一个稳定的ROE的目标。所以银行要追求稳定的、合适的利润水平和稳健的、长期的增长,以及追求社会的价值,因为银行和企业不一样,它服务社会,它服务整个社会的经济系统,所以承担社会的责任。所以银行不能追求短期利润,这是教训里面最大的教训。

  亚洲面临去产能化

  记者:您能评价一下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整体表现吗?

  朱民:我觉得中国经济到目前总体的表现,就中国自己和在世界上的位置上都是很成功的。中国这次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外贸下降25%,中国是一个外贸主导的经济,去年年底和今年一二月份的时候,情况是很严重的。所以政府大刀阔斧的推进4万亿政策,积极的推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我觉得力度是很大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使得我们GDP迅速增长,把这个局面稳定下来了,而且中国的GDP增长给全世界增加了信心,所以世界现在看好中国,所以我们的危机处理还是很成功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看到仍然有潜在的风险,我们的潜在风险在什么地方?就是整个增值经济,整个制造业和产值还没有起来,整个产业步伐还是很弱。与此同时,我们在资产价格,在股市、房市上升太快。所以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个局面跟全世界也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又表现的特别特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继续保持稳定的宏观增长,但同时又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遏制资产泡沫,这是当前的主要挑战。

  记者:达沃斯的议题之一是思考亚洲发展模式,中行作为处于龙头地位的国有大银行能否通过金融创新在引领中国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方面做出贡献?

  朱民:你提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因为这个会议在中国开,所以大家关注亚洲。其实亚洲现在面临很大的困难,我觉得这个困难超过很多人的想象。我把这个世界看成三个集团,一个集团我称之为消费和金融集团,那就是美国、英国、西班牙、新西兰,他们是通过消费主导经济增长,就是利用资本市场向全世界借钱消费。第二个集团我称之为制造业和出口集团,就是德国、日本、中国、韩国,通过制造业出口。第三个集团我称职为资源和农业集团。过去20年全球化,无非是美国和英国的消费,中国的出口,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就是借钱给美国。现在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不进口了。那第二集团的产能不是为本国准备的,是为全世界的市场准备的。所以在过去20年,生产搞的很多,库存很多,原材料也很多,现在一下子需求没有了,所以第二集团面临着很大的产能过剩的调整。我看了一个统计非常吃惊,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负6.2%,英国和欧盟是负5.9%,亚洲日本是负13.2%,新加坡负16.4%,韩国负20.8%。今年上半年,美国GDP仍然是负的,欧盟现在负4.65%左右。但是日本第一季度是负14.2%,上半年还是整体负10%以上。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制造业集团在调整产能的时候更困难。你换产能、换设备,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所以亚洲面临的问题,在美国和欧洲进行去杠杆的时候,亚洲面临的是去产能化,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我们对于这个过程不要掉以轻心。这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还有就是亚洲能不能走独立的经济发展。现在看来这是理想的目标,但是不容易做。因为整体亚洲的内部需求市场还是有限,因为人均收入还是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亚洲还有很长的路来走,在未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使之不要过分的依赖西方的消费品市场,这样的话,亚洲才能建立起独立的系统,才能比较好的往前走,这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中国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但是中国相对容易一些,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有很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余地,所以中国现在出口产业迅速转内销,转的很快,所以发展也很好。

  在提高消费的同时,亚洲还要开发其他市场,现在中东市场、拉美市场很好,这些新的市场要逐渐开发,因为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出口模型。所以从长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结构调整。怎么调整贸易结构,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中国银行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记者:您曾经说过全球银行业面临结构性的调整,这对我们的银行业监管提出了什么要求?

  朱民:这次危机很明显的表明,以美国式为主的分权的、多头的监管模式失败。这次危机表明欧洲的功能性监管的失败,法国、意大利现在看来也不行。这次危机表明英国的集中式监管有好处,但是面临宏观稳定的缺陷。

  这次危机也表明,发展中国家以机构为主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次危机对全球的监管体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美国提出野心很大的全面系统改革,但是很难实施。英国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的改革方案,我觉得还是比较可行的。欧盟特点是欧盟没有统一的财政和政策,所以没法统一宏观,所以他强调宏观平稳的协调和大幅度加强微观。未来模式比较一致认识的,是一个集中的监管,但是同时强调宏观金融稳定的监管和监控,以及微观的在机构、行为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监控,两个层面的加强。我想这个也是未来中国的监管体制发展的方向。

  记者:中资银行的市值排名大幅提升,可以说中国的银行已经是世界领先的银行了吗?与国外的银行相比还有什么差距?

  朱民:这个危机的影响,使得中国的银行市值排世界前三,利润世界前五,资本金和资产规模都达到世界前20。不能否认中国的银行业在变得强大,不能否认中央在前几年下大的决心对银行业进行改革的成果。我一直跟老外开玩笑,过去十年你们天天制造麻烦,我们天天改革,现在你们的泡沫破灭了,我们现在改革得不错。

  但不能由此说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强了,中国银行业在规模上现在是有的,中国银行业能够赢得利润主要还是因为人民币市场、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我们在产品创新能力、风险管理体系、集中经营操作的IT系统、治理机制上应该说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中国银行业大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中国银行业强还是不够,所以我们还要很谦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当然也要利用这个机会继续往前走。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版权所有 北京裕润立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288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