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次工业革命(二)
全新技术,改头换面
由于自动化的铣床能够互换部件,进行多维切割,能够“感知”故障,再加上装有视觉和其他知觉系统的机器人,工厂的生产效率可以大幅度提升。位于桑德兰的英国尼桑汽车厂建于1986年,目前是欧洲生产效率最高的汽车厂之一。1999年,它雇佣4594名员工,共生产了271157辆汽车。2011年,该厂制造了480485辆汽车,是英国产量最高的汽车厂,而它的员工只有5462名。
劳斯莱斯是英国的一家企业,它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和其他动力系统,其工程与技术部门主任科林史密斯称,“我们不能指望使用过时的手动工具生产现代化的部件,厂大人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直接从事制造行业的人数的下降,作为生产成本一部分的人力支出也会下降。这将鼓励制造商将一部分制造行业回归发达国家,特别是由于新的制造技术使得制造商面对地域偏好变化时能够做出更快的响应,而且代价更为低廉。产品制造的原材料也在发生变化。例如,不管是山地自行车还是大型客机的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正在逐步取代钢铁和铝。再过些时日,甚至连制造设备都有可能不再是机器了,而是由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微生物完成这样的工作。未来工厂的一切都将由智能软件操纵。制造行业的数字化将会跟已经完成数字化的其他产业一样,产生断裂效应(disruptive effect)。这些已经完成数字化的产业包括办公设备、电信、摄影、音乐、出版和电影等行业。这种效应将不会局限在大型制造商中间;事实上,这些大企业应当未雨绸缪,因为这种即将实现的技术将会使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家变得更具竞争力。产品创新将会更为容易,成本更低。提供3D打印和类似于脸书(Facebook)的其他生产服务的社区已经在网上兴起——这是一种新的现象,可以称之为社会化生产。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具更大影响力
以上所有变革的结果将促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由于采用了新材料,全新的生产工艺如3D打印,易用的机器人,以及在线制造协作服务的普及,制造业能在经济的前提下,生产更少量的产品、生产组织更加灵活,需要更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方式像个轮子一样兜了个圈又回到了原点,从大规模生产方式又转到了更加个性化的生产方式。这一转变反过来将会把制造业的某些就业岗位带回发达国家,这些工作岗位一度被发达国家丢弃至新兴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晚期英国的纺织业机械化。在工业革命以前,纺织业工作种类繁杂,需要许多工人在数百间纺织工坊里面手工完成,后来工作都集中到一间纺织厂里面,工厂就这样诞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早期,那时候亨利·福特发明了装配流水线,迎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前面两次工业革命让人们更加富裕,同时使得人口更加向城市集中。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展开,制造业正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次革命不仅将改变商业,还将改变除商业外的许多行业。一些令人注目的科学技术正走入公众视线,如智能软件、新型材料、更灵敏的机器人,新型加工(尤其是三维打印)和一系列基于网络的服务。过去的工厂是基于生产大量同一产品这一理念而运作的。正如福特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买汽车的人可以给车涂上任何他们想要的颜色,只要是黑色就可以。但是生产品种花样更多的小批量产品的成本正在降低,这些产品每项都是按照顾客的奇思妙想定制的。未来的工厂将更关注个性化定制——比起福特的装配生产线,这看起来更像是纺织工人的小屋。
像所有的革命一样,这一场革命将是破坏性的。数码技术曾将给媒体业和零售业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好比纺织厂让手工织布机退出舞台、福特的T型老爷车让蹄铁匠失业那样。许多人看到未来的工厂会感到震惊。未来的工厂不会有积满灰尘的机器,机器边上也不会站着身着满是油污的工装裤的工人。工厂里面的机器将非常干净,而且几乎都是无人看管的。一些汽车制造商比起约十年前,已经能以同样的人力生产两倍数目的汽车。大多数工作将不在工厂现场进行,而是在附近的办公室里面,办公室里满是设计师、工程师、IT专家、物流专家、市场专员和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在未来人们要想从事制造业,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许多枯燥重复的工作都将废弃:当产品上没有铆钉,你自然也就不需要铆钉枪了。
这场革命不仅将影响到如何制造产品,还将影响到在哪里制造产品。过去,工厂常搬到低工资的国家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但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日渐降低:一台售价499美元的第一代iPad,只有33美元是加工劳动力成本,而最终在中国装配的成本只占8美元。越来越多的国外生产项目搬回富裕国家,这不是因为中国工资成本在上升,而是因为这些公司想贴近客户,以更快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且,因为一些产品很精密,所以让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在同一个地方有利沟通。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在诸如运输、电脑、金属制品和机械制造等领域,美国有10%—30%的产品从中国进口,而到2020年这些产品全部可以在美国本土制造,使美国出口总值每年增加200亿到550亿美元。
新技术的冲击
消费者将毫无困难地适应一个产品更好、交货更迅捷的新时代。然而,各国政府要适应这一时代则相对较难。政府会本能地保护现有的行业和企业,而非那些可能破坏前者的新兴行业和企业。他们对老的工厂给予大量补贴,并打击那些想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国外的老板们。对于他们认为会盛行起来的新技术,他们将花费数十亿美元予以支持。他们还持有一种美好的幻想,即,制造业远比服务业重要,更别提金融业了。
上述想法没有什么道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正变得模糊。劳斯莱斯不再卖飞机发动机了,它卖的是每台发动机实际推动飞机在天空飞行的小时数。政府在选择更优秀的行业方面一直做得很差,而且还将做得更差,现在大量的企业家能在网上与那些特立独行的技术怪才(tinkerers)交换设计图,然后在家里把它们变成产品,接着从车库里把这些产品卖遍全世界。随着这场革命的迅猛发展,政府应该坚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事情:提供更好的学校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对所有企业界定清晰的游戏规则,并为它们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至于其他的,就交给革命本身吧!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 北京裕润立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288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