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产业链角色变迁
仅仅用了十年时间,我国信息化领域两支主要力量,通信业和互联网业的地位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如果说十年前运营商与产业链伙伴的关系还是一个要不要带你玩的问题,而十年之后的今天,这种关系已经转变为要不要一起玩、怎么玩的问题。这一变化对运营商而言正在从尴尬变为自然。
12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备受业界瞩目。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回答提问时表示,OTT业务对运营商带来很大挑战。他专门提到腾讯的微信对信令占用很大,长此以往会影响用户的合法通信权益,希望相互之间加强沟通。
回顾十年前,中国移动之于互联网企业不啻衣食父母,要让运营商“抱怨”互联网企业,那是不可想象的。
2002年年底,IT媒体在年终盘点时发出这样的庆幸:本年度几乎没有大型网站关张歇业,商业网站的倒闭高潮已经过去。自当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各门户网站都已宣布赢利或接近赢利。从中国移动的短信息业务分账结算单上看,处于前五位的网络公司依次是网易、腾讯QQ、Tom.com、新浪以及搜狐。纳斯达克分析师普遍认为,来自中国移动“梦网计划”的业务分成,对中国网络股飘红居功至伟。
彼时的移动电话用户尚未超过固话用户,互联网用户还不到5000万。仅仅十年,事情起了实质性的变化。2012年,56个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收入达到1150亿人民币,市值达到了9400亿人民币,这是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一半。百度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中国电信,腾讯也超过了中国联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增速是电信业的3到4倍。
3G带来移动互联网爆炸式的发展。2012年,手机已经超过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七成多。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拉长、加宽抑或说重塑了产业链,无论是云、管、端,运营商面临的竞争环境都极其严峻,在产业中的位置也越来越尴尬。
过去的一年里,智能终端大戏如火如荼。小米手机、阿里云手机、百度易手机、360特供机、盛大手机……众多互联网公司“撞机”为了通过终端内置应用以争夺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终端和业务在信息消费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甚至中国移动三家运营商都在以优厚条件争相引入或准备引入iPhone5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感觉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较量中,运营商与终端厂商的位置正在发生变化。
如果没有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和应用支撑,终端终究不过是一个盒子而已。2012年微软公有云在华破冰成功,微软与世纪互联合作交付的公有云服务预计明年上线,亚马逊、IBM、惠普、Rackspace、Salesforce.com等国际云巨头正在积极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包括百度、腾讯、金山、360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巨头今年都“云”动作频频,甲骨文、戴尔、华为、浪潮这样分布在几乎完全不同领域的企业也纷纷发布自己的云计算战略。
业务和应用越来越多地藏在“云”里。当人们习惯用不同的终端随时随地调取储存在云端的数据时,存储着大量数据的云就成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谁拥有云,谁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端和云两个方向咄咄逼人的挑战,智能管道的兴起似乎让运营商扳回一局。但“管”的地位凸显同样让运营商倍感尴尬。当网络既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又能够按照各种客户需求提供服务,同时又是普适和无所不在的,这样的网络必将是最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但信息基础设施全IP化之后,建设和运营可以有多元选择。很多发达国家的管制机构都在思考“接入开放、频率共享、网络中立、虚拟运营”的问题。一旦网络被重新定位,有关信息消费和信息经济的技术与管制哲学得以重建,三网融合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市场竞争主体必将更加多元,运营商固有的经营思维和模式还将面临根本性变革。
移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时代最本质的不同,就是昔日线性的产业链变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圈,不再有天然的产业主导者。每一个方向的进入者,都有可能因为创新和汇聚资源的能力成为平台而占据中心位置。运营商依靠主导网络而主导产业的时代远去了。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单纯的网络资源,还包括业务资源、数据资源、存储和安全资源、计算资源等。为了汇聚这些资源,三大运营商纷纷宣布更加清晰的开放平台计划,将电信竞争从带宽和规模竞争转向开发者资源的竞争。
早在十多年前,“梦网计划”已经开了运营商创新合作共赢理念的先河,但产业地位先天不平等使得这种合作具有浓厚的甲方和乙方色彩。移动互联网平台时代让运营商真正理解了合作的内涵。正如李跃在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是得罪了合作伙伴,不仅抓鸡不成,还要丢一把米。”这无疑引起了整个互联网业界的共鸣。几天后,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在广东互联网大会上表示,运营商和互联网开发商是共赢的关系,并不是对立或者是并列的,是上下产业链承载的关系。
共同拥抱互联网,实现开放共赢,深刻地理解这一问题,电信业花了整整十年。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 北京裕润立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288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