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

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

  • 分类:理念分享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2-03 09:3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

【概要描述】

  • 分类:理念分享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2-03 09:38
  • 访问量:
详情

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

日期:2013年10月14日 18:54
 

  2013年4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主要内容如下:

  全球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但发达经济体的复苏道路仍坎坷不平。世界产出增长率预计2013年将达到3.25%,2014年达到4%。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有望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加快。美国的私人需求日益旺盛起来,但欧元区的私人需求仍极为低迷。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已有所加速。

  发达经济体前景好转,但仍阻碍重重,且情况各异

  过去六个月中,发达经济体成功化解了全球复苏道路上的两大短期威胁,即欧元区解体及美国“财政悬崖”可能导致的财政急剧收缩。由此,金融市场普遍回暖,金融稳定有所改善。

  金融市场的回暖改善了融资条件,提振了市场信心,从而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增长前景似乎基本未变。在美国,尽管私人需求已随着信贷和房地产市场的恢复而有所提振,但财政调整幅度大于预期,预计该国2013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将停留在2%上下。欧元区中,外围国家主权信用状况的改善尚未对公司和居民产生积极影响,因为该地区银行仍受到盈利能力差、资本金水平低等因素的牵绊,信贷供应受到限制。此外,很多经济体持续的财政调整、竞争力问题及资产负债表没有完全修复等都将对经济活动产生制约。此外,可能阻碍经济复苏的新政治、金融风险也浮现出来。因此,与2012年相比,今年的实际GDP预计将出现0.25%左右的缩减。日本经济将在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的推动下出现反弹,实际GDP增长率将达到1.5%。

  发达经济体2013年的年增长率预计为1.25%,与2012年相比没有什么起色。尽管如此,在假设政策制定者能够避免倒退并兑现承诺这一前提下,实体经济活动抑制因素将进一步化解。因此,在2013年上半年的疲弱增长后,发达经济体实际GDP的增长率预计将在下半年上升至2%以上。到2014年,美国增长率将升至3%左右,受此推动,发达经济体实际GDP增长率平均将达到2.25%。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活动再次加速

  2012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显著放缓,这是因为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增长大幅减缓,同时国内政策持续收紧,且一些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投资热潮消退。但是,由于消费需求保持良好势头,宏观经济政策暂时不变,出口逐渐恢复活力,因此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多数经济体及拉丁美洲和独联体很多经济体的增长率都有所上升。随着欧洲发达经济体需求缓慢回升,欧洲新兴经济体将再次加快复苏步伐。然而,中东和北非地区经济体却继续在内部转型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南美洲一些经济体则正面临着高通胀和日益加大的外汇市场压力。

  发展中经济体的形势较为可喜。虽然近几年来一些较大规模新兴市场潜在增长率估计值有所下降,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潜在增长率却在稳步上升。事实上,与20世纪60和70年代相比,当今很多有活力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前景似乎更为强劲。

  风险更为对称

  尽管旧风险与新扰动重重交叠,但由于欧洲和美国最近政策行动化解了最严峻的短期风险,因而短期内整体风险状况已有所改善。欧元区短期内的风险主要在于:调整行动显露疲态、资产负债表薄弱、外围经济体信贷渠道破坏严重、整个欧元区在构建更有力的经济和货币联盟的道路上前行缓慢。美国和日本的风险则主要与中期财政政策相关。在短期内,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在本财年末用后倾性调整措施取代现在的自动削减支出措施(预算扣押),将使美国2013年年底乃至以后的增长率低于预期。更大的一个担忧则是美国无法提高债务上限的情况——但此种自我破坏性的不作为情况发生的机率似乎并不高。在中期内,下行风险主要包括:美国和日本未能制定强有力的财政整顿计划;欧元区私人部门债务高企,政策空间有限,且制度方面进展不足,从而导致长期持续的低增长;很多发达经济体因实行宽松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而出现扭曲因素;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投资过热,资产价格高涨。如果政策无法应对这些风险,那么全球经济活动可能会出现间歇性恶化。反之,如果能做出比预期更为有力的政策回应,则可能会使经济活动复苏更为强劲。

  政策制定者不能有一丝松懈

  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应采取一切审慎措施来提振低迷的需求。然而,高额主权债务风险限制了财政政策的回旋空间。解决所有需求和债务问题的万灵药是不存在的。更为可行的途径是:在一系列短期内不损伤需求的措施基础上,逐渐推进财政调整;货币政策需继续为经济活动提供支持;金融政策需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结构性政策及其他政策要促进潜在产出的提高和全球需求的再平衡。货币政策方面,由于通胀预期得到了更好控制,因此央行将有更多余地为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同时也须提防政策所产生的金融稳定风险。

  当前,关键的财政政策任务是,要进行持久而渐进的财政整顿。对于美国和日本而言,要制定并实施全面的中期减赤计划。这些要求对于日本更为紧迫,因为该国公共债务水平本就极高,近来又采取了新的刺激措施,因而存在着巨大风险。

  在美国,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在长达三年的商议之后,政策制定者至今尚未达成一项有关福利和税收改革的可信计划,并且,对于改善近期前景的关心似乎冲淡了这方面的紧迫感,需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修复和改革,包括对不健全的银行进行重组,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在传统的破产处置之外另辟蹊径,为深陷债务的住户债务人和状况不佳的企业债务人提供解决方案。以往几期《世界经济展望》也曾强调过,对于很多欧元区经济体而言,结构性改革在恢复竞争力和促进中期增长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中期内应一定程度收紧政策。政策收紧应从货币政策开始,并辅之以必要的审慎政策,以遏止金融部门活动过度的苗头。最终,政策制定者还应使财政状况恢复到可提供充足的政策回旋空间的水平。一些国家现在就需采取重大举措,而其他国家仅需在中期内进行少许的收紧。

  政策溢出效应

  发达经济体坎坷的复苏和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给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制定带来了更多困难。随着日本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因素导致日元大幅贬值,这方面的忧虑最近再次抬头。尽管如此,有关竞争性汇率贬值的抱怨声似乎有点太过耸人听闻了。从目前来看,主要货币似乎并未严重偏离中期基本面。美元和欧元似乎稍被高估,人民币则稍被低估。对于日元的定值,偏高偏低的证据都存在。

  为消除人们对货币的担忧,所有经济体都应实行能促进内部和外部平衡的政策。对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这要求在中长期财政调整计划、福利改革和资产负债表修复方面取得更多进展。这样就可以减少短期财政政策的限制性,如果同时资产负债表得到改善,则能缓解货币政策负担过重的压力。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面临不同的挑战。主要对外顺差经济体应允许其汇率更多与市场挂钩,并应通过结构性政策使经济实现再平衡,从而更多地转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另一些经济体需要实施结构性政策,使流入资本得到健康吸收。当这些资本流动有可能破坏其经济稳定时,它们可以采取宏观审慎措施或资本流动管理措施,防止主要内部失衡问题的累积。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版权所有 北京裕润立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288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