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韩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二)

韩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二)

  • 分类:理念分享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19 14:4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韩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二)

【概要描述】

  • 分类:理念分享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19 14:41
  • 访问量:
详情

韩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二)

日期:2014年11月27日 19:13
 

1.2韩美经济外交

二战后,随着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是国际斗争变得简单化,在当时来说有利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欧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但美、苏两国强权政治,无视弱小国家人民的利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国际事务,使一些国家的主权遭到了严重的践踏,朝鲜正是在这种体制下造成的民族分离,形成了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进而导致朝鲜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给南北双方到来的损失是惨重的。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议签署,以北纬38度线附近为非军事区,自此,朝鲜半岛一直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之间军事对抗的热点之一。从二战后到朝鲜战争,美国一直称雄世界经济,到了60年代,苏联上升为第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出现了与世界政治相对应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在斗争上表现为帝国主义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经济封锁,其总体目标是“遏制共产主义”,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从而独霸全球。从战略上讲,朝鲜半岛处于亚洲社会主义的最前沿(包括中国、苏联),美国的侵朝战争就是企图在朝鲜半岛上建立反攻堡垒,以遏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因此,自二战后美国就将韩国纳入其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之内,并给予巨额的经济援助,帮助韩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这种市场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强有力的介入市场,培植财阀,在经济上剥削劳动者,在政治上又排斥劳动者。这种权威主义市场模式,在韩国的发展初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财阀经济代表国家实力,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尊心,在当时生产力极低的条件下,追求经济独立和脱贫目标,确实也得到了全体国民的支持。美国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和以美国为主要的广大出口市场为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保证。不可否认,60年代韩国利用国内外有力的形式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为其日后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实力日趋强盛,超过了苏联,美国鉴于其自身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和无偿经济援助效益欠佳,重新考虑了其对夕政策。60年代末的“新亚洲政策”,减少了对亚洲地区的军事介入,尽管韩国政府强烈抵制,到1971年末,仍撤出约2万名驻韩美军;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单方面宣布对大多数轻纺工业制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对于以美国为第一大出口市场,以轻纺织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韩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面对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1973年10月中东战争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韩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升级。尽管如此,长时间的韩美同盟关系还是不可分割的。韩美关系历来是以政治同盟为基础,更注重加强双方的经济联系。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之一,美国对外政策最终完成了由孤立主义向全球主义的转变,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谋求建立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相结合的霸权体系。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产主义而进行的冷战,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和中心内容。在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朝鲜半岛的对峙局面。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并且直接导致了两个国家的建立。韩美形成了同盟关系。自从1945年美军进驻朝鲜半岛38度线以南以后,美国对韩政策不仅直接关系到韩国政府的建立与巩固,而且影响到南北朝鲜的统一政策和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一度希望在联合国“朝鲜委员会”的监督下,在南北朝鲜举行民主选举以完成统一。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韩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就是希望朝鲜半岛维持一种“分裂但和平”(Divided but Peaceful )的稳定状态。为了巩固和加强美韩关系,1953年10月,美国和韩国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为了对付共同危险和发生共同防御,美国有在韩国部署海、陆、空军的权利,以及帮助韩国发展军事力量的责任。为了扶持韩国从而维护自己的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国向韩国提供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美国从当时的全球战略出发,从设立“占领地区政府救济基金”开始,向韩国提供了巨额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这项援助大部分是美国的过剩农产品及其他消费品援助,其价值总额为4亿3400万美元。除了军援之外,还有大量的经济援助。从1953年至1960年美国提供的经济援助总额达21亿美元。这些经济援助大部分也是提供消费品、原料及建设器材等物质资料。韩国政府接受援助物资之后,在国内市场上以高价出售,使之转化为货币资本。这项收入在财政预算中被列入“对应资金特别会计”,成为主要财政来源。利用这笔资金开始整顿经济,稳定市场,增加投资,着手推行替代进口工业化战略。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经济凋敝,物价飞涨。处在冷战前沿的韩国紧跟美国,依靠美军保证其安全,依靠美元恢复其经济。1953年12月,韩国与美国签订了“关于重建经济和稳定财政计划的经济合作委员会协定”。韩国还分别于1953年9月和1954年3月公布了“1954年度韩国经济复兴计划书”和“韩国经济再建计划”,确定了经济复兴的方向、原则和趋势,即:消除通货膨胀,实现财政及金融平衡,规定单一汇率和对应资金应用原则。同时实行自由企业原则、自由资金原则、自由价格原则、向自由经济体制转换。对于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韩国,美国也是鼎力支持。1954年双方签订了“关于对韩经济援助计划的协定”;1955年5月又签订了“韩美剩余农产品协定”等。根据这一系列协定,美国对韩国经济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在1950年至1953年援助5.2亿美元的基础上,从1953年到1957年又援助了12.9亿美元。这些援助对韩国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及60年代的经济起飞创造了重要条件。据统计,从1945-1960年,韩国从美国和联合国“韩国复兴委员会”共得到赠予及援助额高达29.4亿美元。这期间,韩国的预算的30%-40%,有时甚至一半以上是靠美国维持的。

朴正熙政府上台以后,外交上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继续保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继续争取美援来推动韩国经济的发展,可是,60年代,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越陷越深,导致了财政上的倾斜,对于韩国的经济援助就逐年减少。朴正熙政府极力想改变这一局面,美国鉴于越南战争的形势,要求韩国参战为援助的条件。韩国向越南派兵有种种动因,但最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实利。1961年11月,国家再建最高会议议长访美时,肯尼迪总统建议韩国从军事上支援越南。随后,南越总统向朴正熙政府发出了请求支援的信件。1962年5月,韩国政府派出以陆军副总参谋长为首的军事考察团赴越,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考察。随后,韩国向越南派去了跆拳道教官和一批军用物资。1963年,美国驻韩大使向朴正熙政府建议韩国向南越增派医疗队。次年9月,韩国派去了由15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移动外科医院。1965年3月,随着美国向南越投入战斗,越南战争初步升级并长期化、大规模化。美国要求韩国增派战斗部队并且接受了韩国政府提出的条件,包括:由美国提供现代化的装备武装韩国部队;由美国提供派越部队的一切费用;加强美国的对韩技术援助,以增强韩国的出口能力。尽快提供1亿5千万美元的贷款,并继续提供贷款。由美国奖励韩国企业的对越投资等等。以此为条件,自1964年9月至1969年,韩国多次越南派兵,总共达312853人次。自1971年12月至1973年4月,分5批撤回。韩国政府向越南派兵的举动,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特别是当派兵规模达到军级单位时。1966年4月,第四次派兵案提交国会后,尽管政府动员各种手段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但表决时竟有50名议员拒绝出席会议。表决结果:95票赞成,27票反对,弃权3票。总票数175票中勉强多数通过。据一项社会舆论调查表明,赞成派兵的只占被调查者的20%。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韩国向南越派兵而获得的直接外汇收入数额巨大,加上以向越南派兵为条件从美国获得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其数额相当可观,为韩国经济起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韩国不仅从美国获得直接的经济援助,通过军事协议获得贷款,更重要的是,韩国更注重与美国发展的经济贸易关系,而真正开始时在朴正熙的政府时期,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发展时期是在196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是的第二个时期。1962年,韩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197万美元,出口额很小,但进口额是2.2亿美元,进口额是出口额的18倍多,进出口比例严重失调。到1979年的时候,基本实现进出口平衡。由于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出口结构上,60年代,韩国对美国出口额是838.2万美元,主要是轻工产品。1967年,韩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达到1.4亿美元,美国是韩国第一位出口对象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由农、水、矿等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轻纺工业为主了。到1972年韩国对美国出口已达到6.2万亿美元,美国仍是韩国第一位出口对象国。出口产品以轻工业为主但有少量重工业品。到70年代末,韩国为美国的出口额已达到43.7亿美元,美国仍然是韩国第一出口对象国,出口产品以轻纺工业为主,但重工业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率有所提高。重化工业制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韩国出现顺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进口贸易结构上,60年代初韩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为1.1亿美元,美国是韩国的第一进口对象国,主要的进口商品是粮食等农产品以原料和燃料。到1967年韩国从美国进口增至3.2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是非食用原材料,机械、化学制品等,进口结构发生变化。到1972年从美国进口额增至6.5亿美元,美国是韩国第二位进口对象国。进口结构大致和60年代相同,到70年代末,进口结构从种类上看无大的变化,但从具体商品数量上看,工业品、原材料的进口率越来越大,美国仍是韩国的第二进口对象国。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韩国同美国的贸易关系发展很快,这种发展对韩国十分有利,由60年代韩美贸易方面韩国的大量逆差,其比例是18:1,到70年代末进口贸易达到基本平衡,反映出韩国经济与贸易的迅速发展,美国一直是韩国的第一、第二位贸易进出口对象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可以说,从60年代初以后的近20年时间里的经济高速发展,美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

韩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充分发挥韩国人这种创新、开拓、牺牲和抱团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对民族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主要甚至核心作用,同时也不断寻求外部援助,这种外部经济援助与合作主要集中在世界经济的第一经济大国--美国,并且韩国的进出口市场也主要偏重于美国。美国对韩国的援助和贸易发展一直很快,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就没有韩国经济发展的今天。美国对韩国在经纪上总是给予种种支持、帮助和照顾。美国不仅在韩国遇到困难时慷慨解囊,向其提供大量的资金,而且总是全力担保,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五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韩国提供长期的无息贷款,美国对韩国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扶持作用。韩国同美国的经济关系十分密切。“美国经济咳嗽,则韩国经济感冒。”韩国与美国经济关系并没有因地处东西半球而隔绝,两国经济关系得长期维持一种同盟关系。美国竭力从政治上、经纪上支持韩国,从军事上保护韩国,同韩国结成了十分亲密的关系。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版权所有 北京裕润立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288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